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亚马逊正大量删除评论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何颖

2025-05-09 11:15

引言 自上月底开始,陆续有不少亚马逊卖家反馈,他们的产品评论突然之间大量消失,但又没有收到平台的任何绩效或警告。难道亚马逊又开始撸评了?

4000多个review消失了3000多个!

 

自上月底开始,陆续有不少亚马逊卖家反馈,他们的产品评论突然之间大量消失,但又没有收到平台的任何绩效或警告。难道亚马逊又开始撸评了?

 

一次失去1000多条评论,亚马逊又动手了

 

亚马逊最新一波评论扫射行动正在进行当中。

 

“前台链接打开,(看到)四十多条评论只剩下10条了!”日前,一位卖家在看到自己的产品不出单后,排查原因是才发现,产品评论莫名不见了。

 

有类似遭遇的卖家不在少数。

 

有的卖家反馈,其评论数量锐减50多条;有的卖家则提到,自己某款产品原本300多条评论,如今已消失近半;更有卖家遭遇“重创”,一次性失去1000多条评论。

 

评论数量大量缩减后,评分也跟着大幅下滑。一位卖家称,当他的一款产品被抹去90条评论后,评分也从原来的4.5星掉到了4星。

 

本次撸评,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波及范围还广。有运营透露,在他们公司,包括他在内的多位同事都出现了大量掉评的情况。另一位运营也观察到,其所在类目产品均出现了评的情况。

 

整体来看,卖家被亚马逊撸掉的评论不仅有好评,同时也有差评。“我有个ASIN被扫了300多个,里面好评差评都有。”一位卖家无奈道:“差评扫了不亏,好评就有点肉疼了。

 

此次大量卖家遭遇评论消失,并非偶然事件。亚马逊向来对评论质量有着严格把控,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 “撸评” 现象,源于其成熟且多维的虚假评论识别机制。

 

一是买家账号的留评比例。亚马逊上的留评率通常不足百分之一,如果一个买家高频购买,那就会被盯上;

 

二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买家的购买频率是有限的,在购买前通常会进行搜索、页面浏览等操作,如果一个账号购买频率非常高,而且一上来就下单,收件地址还不相同,那就有很大问题;

 

三是账号之间的关联。如果一个卖家为申诉列举了一批为自己刷单的买家账号,那在亚马逊眼中,这些账号留评过的卖家都是有嫌疑的,评论将会一起被撸。

 

除上述常见判定方式外,亚马逊还有其他手段识别虚假评论。前文的一位卖家就提到,他并未通过批量自养号上评,而是找外国人用自己的账号上的,但也都被撸了。“应该是他们测评多了被亚马逊盯上了。”这位卖家说道。

 

一天上评3000条,卖家:没人管吗

 

商品评论是卖家的重要资产,不仅影响到转化率,还关系到卖家的绩效。受利益驱使,部分卖家为获取评论不惜采用违规手段,包括以补偿换取好评、创建虚假账号操纵评论、进行违规变体操作以及合并僵尸链接等。

 

美国站有卖家反映,同类目中的一些链接,刚上架不到半年,但是评论比他们做了5年的产品还要多。

 

另一位欧洲站的卖家也表示,他们本来卖得好好的,但突然之间,几条带着2万多条评论、4.8评分的新链接就突然蹦出来了,然后没过几天,这几条链接就全部冲到首页了,“全是多站点合并链接,而且都是纸巾、电影等好评多的链接。”

 

有卖家称,在他们所在的类目,大量链接的评论都是几万条的评论,有些链接一天能上3000条。

 

在卖家群体中,这些不正当获取评论的行为似乎已成为普遍现象。一位卖家坦言,自己每月会通过中介刷几十单;一位服务商也透露,其经常为客户介绍刷评中介,例如近期介绍的一位卖家,上个月就刷了100多单。

 

数据显示,2023年,亚马逊通过机器学习模型与专业调查人员协作,主动屏蔽了超过 2.5 亿条疑似虚假评论。由此可见,虚假评论问题在亚马逊平台泛滥程度之高。

 

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平台的公平竞争环境,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物决策,还对那些坚守合规运营的卖家造成极大伤害,挤压其生存空间。

 

不久前亿恩网报道,在美亚论坛上,美国卖家纷纷控诉中国卖家大量操纵评论,称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他们的生意。而这一乱象引发的不满,并不局限于美国卖家群体。国内许多秉持合规经营的卖家,同样对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感到十分气愤。

 

亚马逊严打,卖家因3条刷评被封号

 

既然是违规操作,那必然是伴随着风险的。为获取评论采用违规手段,同样也有被惩罚的风险。

 

从平台方面来看,亚马逊对于违规获取评论的卖家,轻则撸评,重则封号冻结库存。

 

不久前,一位主营智能家居品类的深圳卖家,就曾因为3条刷评行为,遭遇严厉处罚:其账户被封,3款热卖产品被下架,价值50多万的库存也被冻结。亚马逊在发来的邮件中明确指出,该卖家涉嫌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评论。

 

该卖家之所以暴露,一是因为在 Facebook 测评群组中,有买家截图索要 “返现”;二是有买家举报其“要求删差评换礼品卡”。

 

俗话说“凡走过必留痕迹”,因此卖家在进行违规操作前需慎重考虑,能否承担相应后果。对于亚马逊卖家而言,账号是赖以生存的根基,因为一些违规操作而中断经营,就得不偿失了。

 

在平台之外,政府监管机构也在严厉打击虚假评论。

 

去年8月,FTC提出的《关于使用消费者评论和推荐的最终贸易监管规则》最终确定。根据这项名为的规定,创建、购买或出售虚假评论的行为将被明确禁止,每次违规最高可被罚款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

 

无论是亚马逊平台的规则利剑,还是政府监管机构的法律重锤,都在向违规获取评论的行为发出强烈警示——虚假评论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流量泡沫,却终将在规则与正义的审判下化为泡影,唯有坚守合规经营之道,方能在亚马逊这片电商蓝海中行稳致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5.3w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合作

化妆品

定制

圣诞

推广

商品

平台

快时尚

小红书

会员日

倒闭

盈利

中国制造

小家电

墨西哥

经济

利润

搜索

网络安全

虚假评论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