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下,亚马逊卖家集体陷入税务困境。
近期,跨境卖家开始推进税务申报合规化进程,亚马逊后台出现报错,无法预览发票。据说是因为太多卖家着急查税务数据,挤崩溃了。这个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恰恰反映出当前卖家对税务问题的焦虑程度。
当下,亚马逊卖家集体陷入税务困境:一边是税务申报合规化进程的推进,夜晚被税务问题搅得无法入眠;一边是尚不明晰的税务政策、地方税局对跨境业务的认知偏差,让跨境卖家直呼这次面临的是“生死劫”。
税务二次提示来袭
就在行业对政策走向尚存期待之际,11月4日深圳龙华区税务局发出的《税收风险提示函》如同惊雷炸响跨境圈。
多位卖家晒出的函件内容显示,“平台报送收入与申报数据不一致”、“年销售额超500万未及时转换纳税人身份”两大核心问题被重点标注。有的卖家需要缴税金额高达5万多元。
“前几天才看到有人说深圳要出免税政策,昨天就收到风险提示,平台报给税局的收入比我申报的多200多万,现在根本不知道该按哪个数改。”深圳亚马逊卖家大刘坦言。大刘店铺年销售额超500万,因未及时转换为一般纳税人,此次同时踩中两个预警点。
据大刘提供的信息:此次收到提示函的卖家主要是年销售额500万以上的中大型卖家群体。
这一事件并非孤立预警,而是税务监管体系升级的明确信号。就在昨天很多非深圳的卖家也陆续收到了风险提示函或者短信税务信息。这是继10月底首轮通知后,大批卖家收到了第二次税务信息提示。
根据《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亚马逊等跨境平台已按季度向税务机关报送卖家身份、收入明细等数据,多家平台完成报送的覆盖率超95%。
“现在各地都开始打电话、发信息催缴了,我之前已经收到了交税信息,上周刚去税务局解释一遍。昨天又收到了信息,现在只能先拖着,可这也不是办法,头上悬着的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8年老卖家李田介绍。
税率计算关乎卖家“生死”
于跨境卖家而言,税率计算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意。
“年销售不超过500万的卖家是缴纳1%的增值税,一旦超过500万,就要按13%缴纳,原则上讲卖家不该交增值税,因为产品都没在国内增值。”李田的话,道出了众多亚马逊卖家在增值税缴纳上的核心困惑。
根据增值税法规定,出口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享受增值税免税或出口退税政策,前提是需要完备的出口手续,如正规报关单据。可现实情况是,大量亚马逊卖家采用“买单出口”的方式,无法提供合规的出口凭证。
更让卖家不安的是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按照税法逻辑,所得税应基于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一般为25%,小微企业可降至5%,但关键在于境外成本能否计入抵扣。
李田简单盘算一番:“以年销500万以上为例,如果要交13%的增值税,加上25%的所得税,综合税率高达38%,可我在亚马逊的回款率还不到30%,扣除国内成本后利润率也就十来个点,这不是交税,而是把整个账号送出去都不够!”针对当前的困境,李田一针见血指出了最大的痛点。他感叹:“现在卖家面临的都不是利润问题,而是生死问题!”
“境外成本入账这个问题,与税务专员认知问题有关!”李田直言。他表示,不少内地税局不清楚亚马逊卖家在境外产生的大量成本,更不清楚国外普遍使用形式发票而非国内增值税发票的情况。
“我跟税务专员解释,亚马逊扣走的费用有后台数据可查,境外供应商给的形式发票也盖了章,可税局的意思就是我们按照系统推过来的数据核实。亚马逊扣走的佣金、FBA配送费、仓储费、广告费,这些境外花费占了销售额的一大半,可税局按销售额算,让我交25%的所得税,这谁承受得住?”李田满是无奈。
目前来看年销售额大于500万的卖家合规的做法是,用店铺的主体公司申请进出口权,自主报关,走9810或者9710模式,享受国家的退税免税红利。但能走通9810的企业屈指可数,就算能走通这个模式,实操起来又是另一回事,特别是退税环节,各地税务局的要求非常严格。
赛维模式的诱惑与现实
最近很多卖家都在讨论赛维模式,提及他们通过香港公司实现了税务优化,这到底行不行得通?”在行业交流群里,这个问题被反复提及。
赛维作为跨境电商业内大卖,其税务模式让不少中小卖家“艳羡不已”。
根据业内人士陈俊生的研究,赛维通过在香港设立公司,控股境内外几百家店铺公司,将所有店铺的销售额和利润合并到香港公司报表中,由香港公司统一报税,境内店铺公司则只需向税局提供“集团控股”说明,无需单独报税。
香港的税收政策对跨境企业确实有吸引力,若满足“离境豁免”条件,甚至可免缴企业所得税。
“赛维这样操作,既能合并财务报表满足上市需求,又能通过香港的低税率降低税负,听起来完美。但现实是赛维模式并非普通卖家能复制,其核心门槛在于亚马逊政策问题。”陈俊生直言。
“亚马逊不允许一家公司运营多个店铺,对于普通卖家而言,别说控股几百家店铺,就算把几家店铺的股权转移到同一个人名下,都可能触发亚马逊的关联审核,导致店铺被封。我之前试过把两家店铺的法人改成我老婆,结果不到一个月,两家店都被限制销售,申诉了三个月才恢复,现在谁敢轻易动呢?”经历此事的李田解释。
如今,收到催缴函的卖家也都在观望,一方面他们在等待政策明确,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与税局沟通,争取更合理的计税方式。
陈俊生认为目前卖家能做是尽早梳理自身业务,补齐出口手续、规范账务处理,尤其是境外成本的凭证留存,这些都是未来与税局沟通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与税局的沟通,关注政策动态,积极利用现有税收优惠,一旦有新政策出台,及时调整业务模式以适应要求。
跨境电商行业本就是在不断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中发展起来的,此次税务困局既是挑战,也是行业洗牌的契机,那些能在困境中坚守合规、积极求变的卖家,终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10-31 09:38
2025-10-30 13:20
2025-10-30 11:18
2025-10-31 15:53
2025-10-31 09:38
2025-10-31 11:34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