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商标恶意抢注频发,大批跨境卖家中招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李赵恒

2025-09-19 16:34

引言 一批中国卖家正在德国市场遭遇“三重暴击”,有人损失惨重,有人绝处逢生。

德国市场作为欧洲电商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跨境卖家布局的关键节点。然而,近期众多卖家在德国却接连遭遇商标恶意抢注和税务稽查风暴等难题。

 

有卖家反映,自己早在2022年就已注册欧盟商标,却仍因部分类目没有覆盖到而被恶意抢注者盯上。

 

甚至有抢注者拿着尚在公示期中的TM标发起侵权投诉,导致Listing被下架,并开出30多万的天价勒索。

 

第一部分:商标恶意抢注,卖家遭遇合规暗箭

 

近年来,德国商标抢注问题日益猖獗,已经成为抢注“重灾区”。近期有多位卖家反馈,抢注者利用德国商标制度的特殊性,针对已经注册了欧盟商标但部分类目没有覆盖到的卖家下手。

 

抢注者甚至在商标尚未获准注册的情况下,就敢发起侵权投诉,而平台方面有时也会受理这些投诉,导致卖家Listing被下架。

 

业内人士分析,德国商标抢注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源于其特殊的商标注册制度。与美国商标的“使用在先”申请原则不同,德国遵循的是“申请在先”原则。

 

图1.png

 

这意味着无需提供商标使用证明即可获得注册,只要率先完成注册就能获得法律保护。

 

此外,德国商标局审查相对宽松,以形式审查为主,主要关注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而对商标相似性的判断标准较为宽泛。

 

更重要的是,德国采用了“先下证后公告”的特殊流程。

 

即在形式审查后就会核准注册,并给予3个月公告期供第三方提出异议。这种制度使得抢注者最快8天就能拿证投诉,留给正当权利人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

 

跨境论坛上的抱团取暖帖一呼百应。有卖家德国商标被抢注后遭遇投诉下架,抢注方要价30多万。还有卖家所有链接都被投诉个遍,最惨的是刚爆单就被平台下架。

 

一位卖家感慨道:“看到投诉邮件时,我感觉呼吸都停止了——这相当于我们半年的运营利润!如果接受对方要求,我们不仅要大幅缩减团队,甚至可能被迫退出欧洲市场。”

 

当然,面对恶意抢注,卖家并非完全束手无策。

 

对于正在申请中,尚未获准注册的商标,卖家可以第一时间向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提出异议,异议申请必须在公告后三个月内提出。

 

对于已经注册成功的商标,则可申请宣告无效或者撤销。另一种有效方法是加急申请与被抢注商标一模一样的德国商标。由于德国是形式审查,知识产权局并不审查是否有在先相同或在先近似的商标。

 

加急注册的时效大概在一个月以内,快的话十几天就能下证。有服务商透露,他们曾仅用时18天就帮助卖家在抢注者前获得注册。

 

从根本上说,防御优于治疗。卖家应当加强商标监测,尽早注册商标,并进行防御性注册。

 

除了在核心类别注册外,还需要在与该商标类似或非类似商品类别上分别进行防御注册,做好商标布局。

 

税务稽查风暴,卖家雪上加霜

 

除了商标抢注问题外,税务风波也是跨境卖家面临的一大问题。

 

2025年初,一大批德国站亚马逊卖家收到了德国税务局的稽查邮件,要求补缴多年前税款。这次稽查时间跨度长,涉及2016-2021年不等交易数据,补缴金额从数十万元到上千万元各异。

 

图2.png

 

很多卖家感到困惑:“明明每季度都按时交税,为什么还是收到税务局的补缴通知?”

 

拉长时间线来看,欧盟近年来在税务监管方面动作不断。2021年7月,欧盟进行跨境电商增值税改革,废除低价值货物(低于22欧元)免税制度,并明确跨境电商平台代扣代缴增值税义务。

 

2025年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加强对低成本电子商务监管审查,取消150欧元以下低价值包裹关税豁免。

 

这表明德国税务局针对跨境卖家的增值税核查进入新一轮高压期。

 

若卖家逾期未处理,不仅面临巨额罚金,还可能触发平台账户冻结。除德国外,英国和法国税务局也向卖家发出补缴通知,勒令限期修正申报,否则将封禁店铺。

 

业内人士推测,许多卖家遭遇税务问题,可能是因为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合规要求。FBA库存的跨境调拨记录缺失是一个常见问题:中国到欧盟仓库的进口数据及欧盟各国间仓库调拨申报记录未完整申报。

 

另一方面,ZM报表(欧盟内部交易汇总申报)的遗漏也是大问题。这份被许多卖家忽视的报表实际上是德国税务系统追踪欧盟区跨国交易的核心凭证,直接触发了德国税务局的全面稽查。

 

据多位税务服务商反映,德国税务局此次主要针对历史申报数据中存在明显“申报销售额与平台记录差异”的卖家。有卖家发现,税局甚至调取了亚马逊FBA仓库的库存数据与VAT申报记录进行比对,重点核查跨境库存调拨(如从波兰仓库调往德国销售)是否同步申报,以及ZM报表(欧盟内部交易汇总申报)是否按时提交。

 

这些以往被部分卖家或不够专业的税务代理忽视的“次要环节”,如今成了稽查的重点。

 

德国高退货率难题

 

德国市场的高退货率也是卖家面临的重大挑战。曾有调查显示,德国电商市场的退货率高达50%,相比欧洲其他国家是最高的。

 

德国退货率居高不下背后有多重因素。法律保障是重要原因之一——德国消费者享有强有力的退货保障,可以在14天内无条件退货。

 

图3.png

 

这种政策虽然让消费者购物更放心,但也导致一些人故意购买后再退货。

 

德国消费者行为习惯也很特殊。很多人喜欢同一产品购买多个颜色和尺码,收到、试用后,再退掉不想要的。

 

另一方面,德国消费者对在线购物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值,要求产品质量和服务都非常好。如果产品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就会退货。

 

德国的高退货率问题,对于中小卖家而言,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带来的资金和库存压力不容小觑。

 

一位主营时尚女装的TikTok卖家在2025年夏季大促期间,凭借一条爆款连衣裙单日销量突破5000件。然而好景不长,促销结束后两周内,退货率竟飙升接近50%。大量退货不仅冲销了销售额,更致命的是,退回的衣物许多有明显穿着痕迹(如香水味、粉底渍),无法作为新品二次销售,只能折价处理或报废。

 

该卖家算了一笔账:刨去平台佣金、头程物流、退货运费、货物折损以及被占压的资金成本,这场看似辉煌的大促最终竟亏损了近10万元。他无奈道:“卖得越多,亏得越惨,现金流直接断裂,工厂的尾款都差点付不出,公司一度濒临破产边缘。”

 

一位销售小型季节家电的亚马逊德国站卖家也遭遇了类似困境。消费者利用亚马逊宽松的退货政策,在使用季过后大量退货。由于退货周期长,加上亚马逊不提供跨境退运服务,卖家需自行寻找昂贵的海外仓或本地服务商处理退货,高昂的本地仓储和处理费用瞬间吞噬了本就微薄的利润。

 

更糟糕的是,这些退回的产品已成为过季商品,若积压到明年,又将面临零部件老化、型号过时的贬值风险,几乎等同于废品。这笔沉重的库存包袱和 processing fee(处理费)让该卖家的资金链异常紧张,几乎难以为继。

 

从消费者角度看,宽松的退货政策是其购物决策的重要保障,他们期望无缝、便捷的退货体验。然而,部分消费者也会滥用此政策,例如购买多件不同尺码的服装试穿后退回,或将商品使用一段时间后无理由退回,这无疑增加了卖家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危机中的德国市场机遇

 

尽管德国市场存在商标抢注、高退货率和税务稽查等挑战,但这个欧洲经济强国仍在电商领域展现出巨大活力。拥有8300万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3%的德国,已成为跨境贸易的重要市场。

 

数据显示,当地电商规模已突破1180亿欧元,超过六成居民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线上购物,其中服装配饰类商品备受青睐。

 

德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令人瞩目。该国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年均线上消费超过500欧元的人群占比过半,平均每笔订单金额达到134欧元,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这种消费特性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德国全年的文化节庆为电商销售创造了规律性的增长节点。每年秋季的慕尼黑啤酒节期间,相关纪念品和传统服饰销量显著提升;而从11月延续至次年2月的科隆狂欢节,则带动了节日服饰、面具装饰等产品的热销。

 

这些固定的庆典活动让卖家能够提前规划产品线和营销节奏。

 

德国电子商务协会Bevh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德国经济停滞不前,但由于时尚、鞋类、电子产品、食品和保健品购买量增加,2025年一季度德国实物商品的在线销售额稳健增长了3.2%,至197亿欧元。

 

这一增长率高于2024年1.1%的增长率,这表明德国在线销售从新冠疫情期间的高位增长和疫情结束后的下降趋势中恢复了过来。

 

具体来看,一季度网络药店再次拉动了在线网上零售增长,在线药品销售额增长了7.8%。此外,在线食品销售实现5.1%的增长,服饰销售额增长了3.9%,电子产品销售额增长了4.4%。

 

展望未来,德国电商行业未来呈现出多方面的发展趋势。据相关数据预测,德国电商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22%,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60亿美元,用户数量将达到5180万。

 

消费者偏好也在发生变化:对环保和可持续性产品的需求增加,二手商品和回收材料制作的商品更受欢迎,购买小众品牌、定制化商品的消费者增多,且越来越倾向于支持本地商家。

 

技术创新也在推动市场发展:移动设备购物占比将继续上升,2024年德国46%的电子商务购物通过平板电脑或移动设备完成。VR/AR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如虚拟展厅、虚拟试穿等,提升购物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社交商务收入将持续增长,2023年该市场创造了1970万美元的收入,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490万美元。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力推动购物体验与社交媒体平台融合。

 

因此,虽然有可能面对商标抢注、高退货率和税务稽查的三重挑战,但德国市场依然充满机遇。

 

中国卖家需要更加重视合规经营,深入了解德国市场特性,才能在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中获得长远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9581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价之链

财报

跨境电商刷单

Wish

日本站

差评

阿里

兰亭集势

联邦快递

Prime

深圳

Joom

招商

品牌

马云

贸易

徐佳东

广交会

外贸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