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一批亚马逊卖家遭遇“新型恶搞”,单量暴跌!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何颖

2025-05-25 11:41

引言 随着新卖家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单个卖家可获取的机会相应减少,于是一些恶意竞争手段开始出现。

Marketplace Pulse在今年初发布的一项关于亚马逊卖家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亚马逊22个站点新增卖家超90万名,这一数字在过去8年中位居第二。随着新卖家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单个卖家可获取的机会相应减少,于是一些恶意竞争手段开始出现。

 

产品显示400天后才发货,新型恶搞手段来袭?

 

不久前,有亚马逊卖家遇到一件离奇的情况:其产品库存充足,后台设置的开售时间与网站发布时间均正常,然而购物车却显示“This item will be released on July 9, 2026”(这款商品将于2026年7月9日发售),这与实际可售状态严重不符。


 13.png


从现在到明年7月9日,还有400多天。众所周知,过长的发货时间不仅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会导致商品曝光权重下降、流量受限,最终直接影响卖家的订单量。上述卖家便因类似问题,出现了单量暴跌的情况。

 

从卖家的反馈来看,这种情况并非个例。部分卖家通过表格刷新,商品就恢复到正常可售状态了,然而,另有部分卖家以同样方式操作,却未能解决问题。

 

这一现象引发了卖家群体的广泛讨论。有人猜测是亚马逊系统出现了 BUG,也有卖家怀疑是竞争对手的恶搞行为。

 

一位卖家表示,他在六年前也遭遇过类似情况,当时是被VC卖家跟卖,然后对方再更改他的产品发售时间。但另一位卖家却持不同观点:“这应该不是恶搞,我的新品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新品对竞品而言并没有什么威胁。”

 

最终,有卖家从服务商处得到答案:这是近期才出现的恶搞手段。

 

这种恶搞操作是如何实现的?

 

一位有经验的卖家表示,排除黑入亚马逊后台的可能,大部分恶搞的原理都是和跨站点同步有关。针对这种情况,他建议卖家首先要全面排查全球站点的跟卖情况,尤其要重点关注墨西哥这类未被纳入透明计划的小站点。在排查过程中,需仔细查看跟卖卖家的归属信息,对比跟卖链接与主站点链接的差异,同时确认编辑权的归属。

 

当卖家通过刷新表格的方式,仍无法使商品恢复到正常可售状态时,找到恶意干扰的源头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锁定源头,卖家就可以尝试重新获取被跟卖商品的编辑权限,或直接联系对应站点客服进行针对性处理。

 

面对这种新型恶搞手段,卖家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同时又十分气愤:

 

“——如果不是亚马逊出BUG的话,只能说这些人的手段实在层出不穷;

 

——这些人实在令人不齿,放着产品经营不做,尽搞这些歪门邪道;

 

——同为生意人,为何不把心思放在开拓海外市场、赚取老外的钱上,非要同行间互相倾轧?长此以往,实在令人担忧。”

 

气愤之余,卖家们也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思索应对之策,以防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卖家面对此类恶搞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通过刷新表格,尝试触发系统重新审核商品状态,恢复商品正常展示;

 

其二,卖家可利用亚马逊为优质卖家提供的经理对接渠道,直接向经理说明商品遭遇恶意干扰的情况;

 

其三,卖家可将商品遭遇恶意干扰的具体情况反馈给服务商,由其协助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其四,排查全球站点的跟卖情况,锁定恶意干扰源头,掌握证据后,向亚马逊寻求帮助,或将编辑权夺回。

 

亚马逊卖家生存指南:八大恶意竞争手段的攻防之道

 

亚马逊卖家在竞争激烈的平台环境中,常常遭遇各种恶意竞争手段,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恶搞方式及其应对策略:

 

一、恶意篡改Listing(VC账号攻击)

 

竞争对手利用VC(Vendor Central)账号的高编辑权限,篡改目标卖家的产品标题、描述、图片,甚至添加敏感词(如成人用品、违禁词),导致Listing被亚马逊下架或“变狗”(无法显示)。

  

应对:  

 

1、注册品牌备案(Brand Registry),提高Listing控制权。

 

2、定期检查Listing,发现异常立即开Case申诉。

 

3、使用表格刷新Listing,尝试恢复。

  

二、买空库存再批量退货

 

竞争对手在旺季前大量购买库存,导致卖家断货,随后批量退货,使卖家错过销售高峰并承担退货损失。

  

应对:

 

1、对大额订单保持警惕,限制单账号购买数量。  

2、向亚马逊举报异常退货行为。  

 

三、恶意差评/刷好评

 

虚假差评:竞争对手购买产品后留下大量1星差评,拉低评分。刷好评:故意在竞品Listing上刷大量虚假好评,触发亚马逊反作弊机制,导致Listing被暂停。

 

应对:  

 

1、通过“Report Abuse”举报滥用评论。  

 

2、提供证据向亚马逊申诉,证明是恶意攻击。  

 

四、独立站版权投诉

 

竞争对手复制卖家的产品信息到独立站,然后以“版权侵权”投诉,导致亚马逊冻结Listing。

 

应对:

  

1、提前在独立站同步产品信息,保留时间戳证据。  

 

2、提供原创证明(如图片源文件、设计稿)申诉。  

 

五、跨站点商标抢注+投诉  

 

对手在卖家未注册商标的站点(如欧洲、日本)抢注相同商标,再投诉卖家“售假”,导致Listing下架。

 

应对:  


1、提前在核心市场注册商标。

 

2、监测全球商标注册情况,防止抢注。

  

六、虚假侵权投诉(TRO恶意索赔)

 

黑色产业链抢注商标后,通过法律手段(TRO临时禁令)冻结卖家资金,要求高额和解费。  

 

应对:  

 

1、提前进行全球商标布局。  

 

2、遭遇TRO时,寻求专业律师协助抗辩。  

 

七、恶意跟卖+合并变体  

 

先篡改品牌名,再跟卖目标Listing,最后合并变体,扰乱销售权。  

 

应对:

 

1、注册品牌并备案,防止跟卖。

  

2、使用“透明计划”(Transparency Program)保护产品。  

 

八、海关备案抢注(国内商标狙击)

 

恶意抢注卖家的英文商标在国内海关备案,导致出口货物因“侵权”被扣。  

 

应对:

  

1、即使不在国内销售,也需注册国内商标。

 

2、提前进行知识产权海关备案。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类似的恶搞手段势必会层出不穷。但卖家需要明确: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价值创造。与其花精力 “恶搞对手”,不如思考 “如何让产品更契合消费者需求”。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3.32w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Snapchat

产品安全

北美

天猫618

Zalando

标题

操纵评论

二审

泰国

服务商

申诉

关联

产品侵权

千禧一代

国产

反垄断

父亲节

多平台

易佰网络

GBC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