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老板站楼上狂撒钱,深圳大卖彻底火出圈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李赵恒

2025-08-18 10:55

引言 红色百元钞如雨点般从高处飘落,楼下伸出的手臂组成一片兴奋的森林——2025年8月14日晚间,影石创新深圳总部上演的“金钱雨”狂欢。

站在公司高层的露台上,这位34岁的董事长将一沓沓百元钞票撒向欢呼的员工,庆祝全景无人机A1的公测启动。研发团队为这款新品已连续加班多日,而这场“金钱雨”正是刘靖康式的独特犒赏。

 

图1.png

 

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仅24小时后,影石创新在股市上演了戏剧性一幕:股价单日暴涨20%触及涨停,公司市值逼近900亿元。

 

撒钱风波

 

撒钱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影石创新“壕气文化”的最新篇章。这家以“Think bold”为企业座右铭的科技公司,早已将特立独行刻入组织基因。

 

露台上,刘靖康面带笑容,手臂挥洒间红色钞票如秋叶纷飞。楼下聚集的百余名研发团队成员仰头伸手,欢呼声与纸币落地声交织成奇特的职场交响曲。

 

8月14日21时,影石创新深圳总部内发生的这一幕被手机镜头捕捉,随后在互联网掀起舆论风暴。

 

“践踏员工尊严。”相关报道评论区一条高赞评论代表了部分公众的愤怒,“发钱的方式有一千种,偏偏选择了一种羞辱人的方式。”另有网友担忧安全隐患:“底下那么多人,容易造成踩踏事故。”

 

争议漩涡中,影石创新迅速发布官方声明。公司在公告中解释,这是全景无人机项目团队的小规模团建活动,董事长以个人薪金通过现金红包方式参与互动。公告同时表达歉意:“深刻认识到该事件在社会公众中可能造成的影响。”

 

公告中特别强调将对员工及管理层进行教育,“确保言行均能符合上市公司公众形象的要求”。

 

舆论场却呈现割裂态势。在刘靖康个人微博评论区,有支持者直言:“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公司,庆功活动有何不可?”更现实的声音来自求职者:“贵司还招人吗?”——这条询问收获数百点赞。

 

撒钱背后暗藏逻辑?

 

在争议的表象之下,刘靖康的撒钱举动暗合着精密的商业逻辑。这场看似冲动的金钱雨,恰逢影石创新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开启公测的关键节点。

 

“视频疯传当日公司市值飙升150亿,抵得上数亿广告投入。”某券商分析师在客户报告中指出,“争议性营销的成本效益比出奇的高。”

 

撒钱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影石创新“壕气文化”的最新篇章。这家以“Think bold”为企业座右铭的科技公司,早已将特立独行刻入组织基因。

 

连续七期举办的“百万减重大赛”中,员工每减一斤肉奖励500元,反弹则罚800元。传闻一位00后女员工减重40斤,捧走2万元冠军奖励。过去一年,这项计划已累计发放百万元奖金。

 

图2.png

 

更引人注目的福利包括程序员节的纯金键帽、七年累计送出的27辆新车、七夕发放的1000套美容仪,以及鼓励内部恋爱的百万“恋爱基金”。在十周年庆典上,公司甚至为全员准备了内含真金的“黄金盲盒”。

 

刘靖康的管理哲学在此前采访中显露无疑:“员工发展第一、客户价值第二、股东回报第三。”他坚信:“只有当员工获得超出预期的回报时,才能创造出超出预期的价值。”

 

这种慷慨也延伸至技术创新领域。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年均过亿,研发人员占比近50%,已积累238项国内外专利,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物质激励与创新投入构成影石独特的双引擎。当撒钱视频在社交媒体获得病毒式传播,刘靖康的“大胆想法”又一次完成了从争议到关注的转化。

 

从航拍老鹰到科创板上市

 

2014年,南京大学软件工程系大四学生刘靖康偶然看到一段俄罗斯人拍摄的空中全景视频。360°无死角的画面震撼了这个爱折腾的年轻人,彼时市面尚无便携全景相机,创业的火种就此点燃。

 

2015年7月,刘靖康与同学南下深圳创立影石创新。从十几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起步,公司如今已成长为近千人的行业巨头。

 

2017年老鹰背上绑着的Nano相机创造了“老鹰视角”视频,在全球社媒平台引爆流量。此后每年新款相机都会随老鹰升空,2022年的拍摄视频更获超千万观看量。

 

技术突破伴随市场拓展。2016年德国IFA展会上,初代全景相机Nano凭借外接苹果手机的功能赢得全球经销商青睐。同年,Insta360全景相机项目斩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军。

 

影石创新采取“先海外后国内”的战略布局。在Facebook上线360度全景直播功能时,影石成为其官方合作伙伴。产品进驻Apple Store,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门店。

 

图3.png

 

关键转折出现在2021年:影石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达41%,首度登顶世界第一;在运动相机领域也打破欧美日品牌垄断,跃居全球第二。

 

2025年6月11日,影石创新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智能影像第一股”。其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影石创新营收达55.74亿元,扣非净利润9.46亿元,市值逼近900亿关口。

 

刘靖康将传统运动相机比作燃油车,全景相机则是新能源车“正如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全景相机很可能替代传统运动相机。”随着VR、5G技术发展,全景影像在新闻报道、数字房产建模等领域的应用正拓展行业边界。

 

影石的海外布局

 

翻开影石创新的财务地图,一片耀眼的国际版图跃然眼前。境外市场贡献了公司76.52%的营收,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达18.42亿元。

 

地区增长数据揭示着成功密码:2021-2024年间,美国市场收入复合增长率达70%,德国市场增速更高达76%。2024年,欧美市场各占公司总营收的23%,日本、英国、德国分别贡献6%、4%、5%。

 

这种全球化布局恰似当年大疆的扩张路径,却面临更为复杂的贸易环境。2024年3月,运动相机巨头GoPro发起突袭——依据《美国关税法》337节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调查。

 

“若最终调查结果不利,涉案产品可能无法继续在美销售。”影石创新在公告中坦承风险。更严峻的是,2025年2月美国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公司海外利润空间进一步承压。

 

专业级智能影像设备的产能利用率数据则暴露另一重隐忧。报告期内该业务产能利用率从39.97%骤降至6.25%,在此背景下公司仍计划投入1.95亿元建设智能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引发投资者对产能消化能力的质疑。

 

招股书中的对比数据更显微妙:报告期内影石创新毛利率保持在53%左右,显著高于安克创新等同行44%的平均水平。支撑高毛利的研发投入比例却低于行业均值——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率11.55%,同期同行均值达17.30%。

 

专利储备或许能提供部分答案:截至2024年,公司已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238项,在防抖技术、AI影像处理等领域构筑技术壁垒。但专业级产品线的产能闲置,暗示着B端市场开拓仍需突破。

 

“影石计划推出两大无人机品牌,包括自有品牌及与第三方合作孵化品牌。”2025年7月底公司向投资者透露的布局,预示着新增长曲线的开辟。AI技术与视频拍摄终端的生态融合,成为公司应对海外风险的关键筹码。

 

全景相机市场狂飙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预计达66.1亿元,较2023年的50.3亿元增长31.4%,而到2031年,QYResearch预测该数字将飙升至24.94亿美元(约18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1%。

 

这场静默爆发的背后,是三重变革力量的共振:传感器与AI算法的平民化革命大幅降低使用门槛,影石的FlowState防抖技术使手持拍摄稳定性提升60%,大疆Osmo 360的“单芯片一体化成像”将动态模糊难题破解;应用场景的破圈扩张将设备从极限运动发烧友的玩具转化为大众刚需。

 

资本洪流的持续注入催化行业裂变,红杉、高瓴等顶级风投将赌注押在AI算法与云服务整合企业,科创板更助推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突破12%临界点。

 

全球市场的版图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分化特征。北美地区凭借深厚的户外运动文化及VR内容生态优势,占据30%的市场份额,但传统霸主GoPro的本土优势正被影石逐步蚕食。

 

亚洲市场(除中国外)以25%的份额紧随其后,直播电商的爆发性增长催生理光等日企开发本土化滤镜算法。

 

欧洲市场23.3%的占比背后是工业4.0需求驱动,大疆在慕尼黑设立的研发中心正加紧攻克工业级全景解决方案。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市场的跃升——从2023年10.6亿元到2025年13.9亿元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8%。深圳南山区依托大疆、影石形成的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亿元,而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城市通过政策基金推动“全景+工业互联网”融合,增速已反超东部沿海地区。

 

竞争格局的洗牌远比数据更残酷。影石虽以67.2%的消费级市占率暂居全球首位,但大疆凭借Osmo 360搭载的业界最大一英寸传感器及2999元颠覆性定价,首发当日官网库存一小时售罄。

 

更凶险的威胁来自跨界巨头的降维打击:华为将全景功能深度嵌入鸿蒙生态;小米千元级产品线挤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连扫地机器人巨头追觅科技也成立“智显”事业群,从智能清洁赛道反向切入战局。

 

这场混战的本质是技术复用能力的终极较量,影石将8K画质和防抖技术迁移至无人机,大疆则将无人机避障算法用于全景相机,双方通过技术平台的弹性扩展不断互攻腹地。

 

正如某行业观察家所言:“未来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对抗,而是生态体系间的多维博弈。”

 

繁荣图景下暗流涌动。地缘政治风险成为悬顶之剑,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及337调查使影石海外利润持续承压;技术迭代焦虑笼罩行业,深度学习算法更新周期缩短至半年,企业研发投入被迫飙升。

 

当最后一张钞票被争抢的员工拾起,影石创新的这场金钱盛宴在互联网上才刚刚启幕。撒钱事件如同棱镜,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的多维形象:一边是创始人“员工第一”的慷慨宣言,一边是公众对尊严底线的集体焦虑;一面是股价单日暴涨150亿的资本狂欢,一面是337调查阴影下的国际化阵痛。

 

刘靖康撒向空中的不只是钞票,更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遭遇的文化冲突缩影。那些飘落的纸币,映照出中国科技新贵在西方商业规则与东方管理哲学间的摇摆。

 

影石创新在争议中前行。从绑在老鹰背上的初代相机,到引发撒钱风波的全景无人机,这家公司始终践行着“Think bold”的企业信条。

 

争议背后,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身份焦虑:当物质激励遭遇尊严考量,当技术雄心碰撞贸易壁垒,影石创新的900亿市值既闪耀着创新的光芒,也映照出前路的迷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9008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附加费

用户体验

一日跨境

特朗普

马来西亚

贸易战

更新

热卖品

欧洲电商

游戏

诈骗

DIY

欺诈

巴西

非洲

新加坡

销售税

创业

亚马逊卖家

美国海关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