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运营们今年的旺季提成,彻底凉了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李赵恒

2025-11-26 11:08

引言 黑五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然而不少亚马逊运营们四季度冲业绩的梦想却化为了泡影。

“老板发通告称所有产品成本都要加3元,小件产品的利润直接被吃光,这个季度可能白干了。”一位亚马逊运营抱怨道。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税务监管的收紧,众多企业正悄然调整内部成本分配机制。

 

类似的场景正在多个跨境电商公司同步上演。税务合规成本持续增加,企业不得不内部消化压力,而首当其冲的正是亚马逊运营的提成收入。

 

运营们原本期待在年终销售旺季实现业绩突破,却发现自己可能陷入了“光干活儿不赚钱”的尴尬境地。

 

运营提成大幅缩水

 

2025年,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税务合规风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新规,要求电商平台向税务机关报送卖家的身份信息、交易数量、商品销售收入等详细数据。

 

亚马逊已于10月31日前完成了首次信息报送,覆盖了7月至9月卖家的各类经营数据。

 

平台数据与税务部门直接联网,打破了长期以来税务机关与卖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位资深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卖家以往任何不规范的税务操作都将暴露无遗。”

 

面对突然增加的税务合规成本,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开始悄然调整内部成本分配机制,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修改运营提成标准。

 

跨境电商行业的2025年旺季,对许多亚马逊运营而言,或许将成为记忆中最为惨淡的一季。

 

成本增加3元的政策,看似微不足道,却在运营群体中引发了巨大波澜。这位主营小件3C用品的运营算了一笔账:“我们的一款手机支架,在成本上调前原本还有一定利润空间。现在成本增加3元,利润率直接降到个位数,这还没算上物流、仓储等其他费用。”

 

运营提成与利润直接挂钩利润空间的压缩意味着即使销售额再高,到手的提成也将大幅缩水。

 

在广州一家亚马逊公司里,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该公司运营总监透露:“税务合规成本增加后,公司决定将部分成本转嫁到产品成本中,运营提成基准相应调整。”

 

更为现实的是,许多跨境电商公司的提成制度本就复杂多变。有的按销售额阶梯计算,有的按毛利润比例分配,还有的将退款、广告费等都纳入成本核算范畴。

 

税务成本增加这一新变量的出现,使得原本就复杂的提成计算方式更加扑朔迷离。

 

一位在跨境电商行业打拼五年的资深运营苦笑道:“往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在拼命冲销量,争取更高的提成比例。今年却陷入了一个怪圈——卖得越多,可能亏得越惨。”

 

他进一步解释,公司采用阶梯式提成制度,销售额达到一定标准后,提成比例会相应提高。但如果产品成本增加,低客单价产品几乎无利可图,高客单价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大幅收窄。

 

这种困境在主打低客单价产品的公司中尤为明显。义乌一家小商品跨境电商的运营组长分享了一个极端案例:“我们有一款产品售价2.99美元,成本增加前还能维持微薄利润。现在成本上升后,每卖出一单就要亏一单。公司目前已经下架这类产品了。”

 

运营工作积极性的挫伤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前为了冲刺业绩,自愿加班是常事。现在看到订单增长,心情反而复杂。”一位95后运营的话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明明销售额在增长,提成却在减少,这种反差让人很难保持工作热情。”

 

在行业的另一端,一些公司试图通过优化提成制度来平衡公司与运营的利益。深圳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重新设计提成方案:“我们将更多权重放在高毛利产品和新品推广上,同时降低低毛利产品的提成基准。这样既能保证公司利润,也能让优秀运营获得应有回报。

 

然而,制度的转变需要时间,而运营们面临的压力却是即时的。旺季不旺,成为2025年跨境电商行业的一个鲜明特征。

 

销售额套上“枷锁”

 

在跨境电商行业,一个看似违背商业逻辑的现象正在蔓延:一些企业开始主动控制销售规模,避免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人民币的门槛。

 

这一数字在中国税法中具有特殊意义——一旦企业年度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就需要登记为一般纳税人,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

 

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这一税率变化带来的成本增加是致命的。

 

一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假设企业销售额为600万元,按照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季度销售额30万元以内免征增值税,超过部分按1%征收率计算,增值税负担约为(600-120)×1%=4.8万元。

 

而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即使假设所有成本都能取得进项税发票,增值税负担也可能高达数十万元。

 

“做大了反而不赚钱”,成了当下不少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主的共识。

 

“这个月不要再推新品了,控制一下销售额。”深圳一家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团队收到了老板的最新指示。这不是因为产品供应不足,也不是因为库存限制,而是因为公司正在有意识地控制年度销售规模,避免突破500万元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类似的场景在跨境电商圈内并不罕见。一位从业者透露:“我知道有好几个卖家都在这么做,特别是那些年销售额在临界点徘徊的中小企业。”

 

税务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众多跨境电商企业选择了最为保守的应对策略——控制规模,规避风险。

 

“我们公司从第三季度就开始主动控制销售节奏了。”一位亚马逊运营描述公司的具体操作,“首先是停止投放新的广告计划,其次是提高部分热销产品的价格,最后甚至主动下架了部分产品。”

 

这种看似违背商业逻辑的做法,背后是企业对税务成本的精准计算。一位企业财务负责人解释道:“按照现行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30万元以内免征增值税,超过部分按1%征收率计算。而一旦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将跃升至13%,这对利润微薄的跨境电商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运营们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控制策略下受到了直接影响。

 

“公司控制销售规模,意味着我们的收入天花板被强行降低了。”一位运营无奈地表示,“这个季度我负责的店铺本来预计有望突破百万销售额,但公司要求控制一下,我的提成自然就少了。”

 

更为复杂的是,不同产品线的销售控制策略也不尽相同。一位家居用品类的运营组长说:“公司要求我们优先保利润高的产品,即使这意味着总体销售额会下降。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因为不是所有高利润产品都容易推起来。”

 

然而,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事实是:各地的税务政策执行细则尚在不断完善中,卖家们其实不必过度紧张。

 

一位税务专业人士指出:“跨境电商的税务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相关政策还在逐步明晰的过程中。企业不必过度解读当前的政策条文,更不应因此束缚自己的发展步伐。

 

年终奖梦碎

 

“年终奖取消了。”短短几个字,在年末的跨境电商圈中激起了巨大回响。这不仅是预期收入的减少,更是对亚马逊运营们一年辛勤工作的否定。

 

一位在服装品类公司工作的运营说出了许多人的经历:“今年我的KPI超额完成30%,原本应该有1.5万元的年终奖。但就在发奖金的前一周,公司突然通知因为税务成本增加,所有年终奖取消。”

 

类似的案例正在不同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中蔓延。深圳一家中型跨境电商企业的员工透露,公司原本承诺的“13薪”制度被临时取消,影响范围涵盖整个运营团队。“老板在会议上直言,公司今年增加的税务成本超过预期,实在无力发放年终奖。”

 

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让许多运营难以接受。

 

“我们团队为了备战黑五,经历过连续加班,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一位团队组长语气中带着失望,“现在一句‘税务成本增加’就打发了我们一整年的努力,实在让人心寒。”

 

在跨境卖家聚集的论坛上,类似的抱怨层出不穷。一位用户写道:“公司说因为电商税,年终奖减半发放。但我算了一下,我们团队今年给公司创造的利润比去年还有所增长。”

 

另一位用户回应:“知足吧,我们直接取消了,连解释都没有。”

 

更为复杂的是,年终奖的取消往往伴随着其他福利的缩减。

 

一位在业内知名公司工作的运营透露,公司不仅取消了年终奖,还缩减了年度调薪的预算。“往年我们公司的年度调薪幅度在8%-10%左右,今年直接降到了3%。公司说是受税务政策影响,需要控制成本。”

 

这种情况在那些依赖低客单价、高销量模式的企业中尤为普遍。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类企业的利润本就薄弱,税务成本增加确实对他们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削减年终奖成了他们控制成本的最直接手段。”

 

职场信心的动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位从业四年的亚马逊运营无奈道,“我开始重新考虑这个行业的稳定性,也许应该看看其他机会了。”

 

然而,现实的就业市场也并不乐观。一位刚刚经历求职的运营透露,他在面试多家公司后发现,很多企业都在调整薪酬结构。“不少公司明确表示,今年的底薪和提成标准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希望求职者降低预期。”

 

共生之道

 

其实,在运营们为提成缩水、年终奖取消而忧心时,许多企业主也在为生存而挣扎,甚至企业面临的生存现状远比大多数员工想象的要更加严峻。

 

深圳一位跨境电商企业主透露,他已经在近三个月内抵押了自有房产,用于维持公司正常运营。“税务成本增加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面临平台佣金上涨、广告成本增加、价格战激烈等多重压力。”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仅深圳地区就有超过百家跨境电商企业悄然退出市场。其中不乏经营超过十年的老牌卖家。

 

“我们公司最多的时候有60多名员工,现在只剩下10来个核心团队。”一位企业主坦言,“不是不想留人,实在是留不起了。”

 

裁员潮的蔓延已经成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公司最早裁员的是行政和后勤人员,后来连运营团队也开始优化。”一位刚从跨境电商企业离职的员工表示,“我们部门原本8个人,现在只剩下3个。”

 

更为严峻的是,那些被裁员的员工往往面临再就业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员工与企业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共生关系的概念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一位在行业内打拼八年的运营总监分享了他的看法:“员工和企业本就是命运共同体。公司赚钱,员工才能有更好的收入;公司亏损,员工的利益必然受损。”

 

事实上,一些运营已经开始转变思维,从单纯追求销售额转向关注利润指标。“我们重新设计了工作流程,优先推广高利润产品,优化广告投放效率,虽然销售额有所下降,但公司利润反而稳定了。”这位总监补充道。

 

对于当前的困境,业内专家建议员工具备一定的行业洞察力。

 

“运营们应该意识到,跨境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经营的转型期。”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经历阵痛。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信心,与值得追随的企业共同成长。”

 

从长远来看,规范化发展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生态健康。随着不合规企业的退出,市场竞争环境将更加有序,存活下来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2903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账号

UPS

美妆

流量

蓝海

中国卖家

环球易购

亚马逊日本站

美国消费者

销售

WhatsApp

印尼

消费习惯

礼物

电子产品

礼品卡

网购

引流

跨境大卖

广告费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