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华尔街日报》曾有报道指出,在特朗普宣布进行关税战之后的短短六天内,特朗普家族及其追随者就收割了高达16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而从跨境电商领域来看,特朗普在此期间偷偷上线的亚马逊店铺,经营情况也非常不错。
常言有道,关税战里难有赢家。在特朗普掀起的这场关税战之中,美国企业、美国民众、中国出口企业均受到了冲击。但如果说这场关税战中有赢家,那非特朗普及其家族莫属。
《华尔街日报》曾有报道指出,在特朗普宣布进行关税战之后的短短六天内,特朗普家族及其追随者就收割了高达16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而从跨境电商领域来看,特朗普在此期间偷偷上线的亚马逊店铺,经营情况也非常不错。
反观其他卖家,不仅因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导致订单受损,如今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后,还得承受运价飙升以及无法订舱的困境。
亚马逊上的特朗普店铺:关税战里的销售“黑马”
在这场关税战的大背景下,亚马逊平台整体笼罩在成本上涨的阴霾中。许多普通卖家因关税冲击,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不得不艰难抉择,或是无奈提高商品售价,致使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或是削减库存,减少业务规模,甚至有一些卖家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然而,特朗普的店铺却并未受到太多波及,甚至因为宣称产品是在“美国制造”,营收持续增长。
根据电商分析公司SmartScout的最新数据,诸如“仅限美国制造产品”等以发现为导向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220%。同样,“仅限美国制造”的搜索量增长了130%,而诸如“美国制造的美国国旗”等更具体的搜索词则增长了250%。
亚马逊资深商人杰森·博伊斯 (Jason Boyce)目前经营着为卖家提供咨询服务的Avenue7Media,他也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他的公司本月“美国制造”的搜索量增加了五倍。
受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影响,有美国网民甚至发出倡议,呼吁亚马逊开发“一键筛选美国制造”功能,以便消费者能更便捷地选购本土生产的商品。目前,这位网民在FaceBook上发布的贴子,已经引发了超过1.1万次的讨论。
在特朗普于亚马逊开设的店铺中,消费者对“美国制造”概念的关注切实转化为订单。截至发稿,该店铺已在亚马逊平台上线45天。目前的数据显示,尽管店内产品均为刚上线一个多月的新品,但多款商品已成功出单,且用户评分表现良好。
其中,一款印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字样的棒球帽爆单了,过去30天内售出1700多单,总销售额超79900美元(约合人民币57.6万元)。
凭借这一销量,该棒球帽不仅斩获男士新奇棒球帽细分类目BSR榜单第一名、女性新奇棒球帽细分类目BSR榜单第一名,还跻身女性新奇配饰类细分类目BSR榜单第三十六名,成为店铺内最畅销的产品。
从评论反馈来看,美国消费者对这款棒球帽的质量与做工赞誉有加,不少人认为这些帽子承载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理念。一位消费者评论道:“这些帽子是货真价实的美国制造,相比之下,其他廉价帽子都是仿品,在材质、刺绣工艺、尺寸规格等方面,质量差异十分明显。”
对“美国制造”的狂热支持,甚至甚至可以让他们忽视产品的货不对板。一位消费者在评论中反馈,自己收到的帽子与商品图片存在明显出入。“图片里,帽子的一侧印有色彩鲜艳的美国国旗,帽子后开口处还有特朗普的头像。然而我收到的这顶,后开口处并没有特朗普头像,美国国旗也变成了黑色。”
可即便如此,该消费者依旧着重强调:“不管怎样,这些帽子都是如假包换的正品,品质上乘,绝非廉价仿冒品。”
这一现象表明,消费者本质上是为“美国制造”标签背后的情感、理念与象征意义买单。这种心理使得特朗普店铺产品收获极高好评率,以该棒球帽为例,其在亚马逊平台总评分达 4.9星,94%的买家给出5星评价,6%给予4星评价。
然而,特朗普店铺的风光背后,是美国货运航线的乱象丛生。他一手挑起的关税战,彻底搅乱了美向货运市场的正常秩序。
特朗普关税余波下,中美海运涨价潮蓄势待发
在特朗普对华关税影响下,最近几周,从中国发往美国的海运预订量暴跌近60%。这种突然的市场遇冷,让人想起熟悉的经济规律:一旦贸易限制放宽,积压的需求就会推动集装箱运价反弹,这和疫情后的市场变化如出一辙。
目前来看,承运商因需求不足取消靠港的“空航” 现象,比疫情期间更为严重。Sea Intelligence 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承运商空航次数超过80次,远高于2020年5月的51次。海运分析师指出,如此大规模的运力闲置,意味着市场正在经历重大转变。
德鲁里海运分析公司直言,现在的集装箱海运市场,不确定性比疫情暴发时还要高。这种市场低迷,和2020年初疫情刚暴发时极为相似。当时全球因疫情封锁,贸易量瞬间萎缩,但短暂低迷后需求井喷,海运运力严重不足。到2021年9月,中美航线的集装箱运价从1500 美元暴涨到2万美元以上。
当下的市场变化也在重复类似轨迹。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后,中国商品关税从145%大幅降至 30%,海运需求迅速回升。Vizion数据显示,协议公布后的5月9日至13日,中国发往美国的每日订舱量激增82%。货运代理公司 Flexport的CEO Ryan Petersen也表示,协议生效首日,中美海运预订量就增长了35%,后续很可能出现货物积压,船舱供不应求的情况。
不过,这次和疫情时期也有明显不同。疫情期间,消费者将消费重心从服务转向商品,催生了海量的消费品需求;而现在主要是企业在补充库存,并非消费者行为的根本性改变。而且,这次市场波动主要集中在中美贸易航线,中国港口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尽管存在这些差异,集装箱运价已经出现上涨苗头。空航导致运力减少,叠加需求回暖,新一轮运价上涨似乎在所难免。对依赖中国进口的企业来说,运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可能会抵消关税下调带来的利润空间。
现在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运价是否会上涨,而在于上涨的速度和幅度。原本计划在4月底和5月初取消的亚洲出发航次,通常会在6月和7月返回,这意味着要到那时,供需失衡的影响才会全面显现,集装箱短缺问题也会更加突出。
虽然这次不会重现2021年2万美元的天价运价,影响持续时间也不会那么长,但市场逻辑依然相似。对电商企业来说,他们又面临两难选择:现在就以上涨的费率订舱,否则就有可能在需求持续复苏时被挤出市场。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5-13 20:46
2025-05-12 19:05
2025-05-14 11:45
2025-05-14 17:18
2025-05-15 11:25
2025-05-12 09:36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