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大批亚马逊卖家被多收费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位晶晶

2025-10-11 10:28

引言 亚马逊大批卖家被不明“其他”费用侵蚀利润,平台后期压榨行为或使其面临盛极而衰风险。

一大批卖家正被亚马逊收取的“其他”费用吞噬利润!且这笔费用似乎被拓宽了范围,卖家们正深陷其中。

 

“其他”费用来袭

 

最近,亚马逊多收取“其他”费用的问题引发热议,一批卖家中招后无计可施,一位同行称该问题可能会引发一场集体诉讼。

 

卖家Alen发现在结算中被亚马逊收取了约13500美元的其他费用,却没有得到平台的解释或明细笔费用占了他同时期净收入的50%以上(总收入约为27000美元)。Alen检查了广告费用、存储费用、退款费用等均无问题,他不用FBA,不存在运费调整问题。最后联系卖家支持,被告知“已转交其他团队”,便再无音讯。

 

另一卖家溜溜原本应该收到一笔回款,结算后直接负债。扣除运费后,平台还收走了月费和“其他”费用,溜溜称,这些费用把过去两周赚的钱全吞光了。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多位卖家身上。例如:卖家Li被收取了高额费用,最近24个月的累计金额达到约4.5万美元;在上一个支付周期某大卖收到了一笔1万英镑的扣款;卖家KK被收取了2400多美元的“其他”费用,而他花了三周时间才弄清楚这笔费用是什么……

 

一大批卖家莫名被多扣费,且不清楚这些被扣的“其他”费用明细,亚马逊声称正在调查,但一直毫无进展,既没有解释、也没有提供文件,更未将款项退回。每周只会机械性地回复“仍在调查中”。

 

值得注意的是,有细致的卖家发现:和几个月前的账单对比,平台最近似乎调整了费用列出的方式和位置,“其他”项涵盖的费用比之前多了不少。

 

其核对了相关细节后认为,这些“其他”费用属于订单层面的FBA费用。系统中还有另一个“FBA费用”类别,那是账户级别的费用:包括运输、入库配置等。

 

“对我来说这笔钱可能不多,但金额不是重点。问题在于该扣款没有任何相关订单、明细或信息,至少我们应该有权获得影响利润的扣款明细。”该卖家表示。

 

知情人士透露,每年亚马逊从第三方卖家账户中抽走的金额高达数亿美元95%的卖家甚至没注意到这些扣款。持续追问扣款的卖家不到1%,而他们几乎没有追回损失的途径。亚马逊卖家支持部门一直在敷衍推诿,不明示收费明细或未列出具体明细的收费行为,违反了公平计费准则。

 

作为亚马逊卖家,很多人认为:“其他”这类标签应该被明令禁止,很多费用可能要到下个账单周期才会列出来,不少同行被标注为“其他”的高额费用坑惨了,这种乱象必须叫停!

 

“扣费”问题困扰的一位同行直言:“此前自己能拿到销售额的52%,通过FBA一度达到56%,但那是在平台调整政策、增加各种其他费用之前。如今平台随便编些可疑的其他费用,一天就能轻松多赚几百万,在亚马逊上卖货感觉就像做佃农一样……”

 

收费越来越多,平台将盛极而衰?

 

卖家当前的处境似乎对应了卫报最近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直戳亚马逊可能会盛极而衰的问题并从三个发展阶段,指出了是平台劣化的自然发展史,引发了很多亚马逊卖家共鸣。

 

第一阶段,对用户友好

 

亚马逊最初大量现金盈余回馈给顾客,这些资金被用于补贴多种商品,因此商品以低于成本价销售。此外,亚马逊还补贴运费,并推出无条件免邮退换政策。

 

这一优惠吸引了数百万用户蜂拥而至该平台。而一旦加入,Prime会员资格便成为锁定用户的有力手段,提前支付全年运费是促使消费者选择亚马逊购物的强大诱因。随着用户被锁定,为了推进“有野心”的策略,亚马逊也需将卖家牢牢绑定。

 

第二阶段:压榨卖家,利好商业

 

亚马逊起初对卖家非常优厚,它以全价收购商品,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消费者。退货和客户服务的费用也由亚马逊承担。它运营着一个“干净”的搜索引擎,将最符合购物者查询的商品排在页面顶端,为家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一旦这些家被锁定,亚马逊就会对他们施压,亚马逊将这种策略称为飞轮效应:先用低价和丰富的商品吸引用户,又吸引了渴望为这些用户服务的家。卖家对顾客群的依赖使得亚马逊能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这使得平台能要求卖给出更大幅度的折扣——如此这般,飞轮循环不息。

 

亚马逊的飞轮机制完美契合消费者福利框架,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降低价格。

 

第三阶段:榨取所有价值为己所用

 

亚马逊掌握着无数手段将卖家的价值转移到自身,无论其所谓的良性循环”理论说得多么动听。

 

首先,它利用对卖家销售情况的概览,以及观察卖家合作工厂的能力攫取畅销商品并进行复制,将原卖家挤

 

其次,亚马逊通过堆积如山的垃圾费用”压榨——这些费用名义上是可选的,实则具有强制性。以Prime会员服务为例:家必须放弃每笔交易的巨额分成才能加入Prime,而未使用该服务的卖家则会被淹没在搜索结果底部,形同从平台消失。

 

再次,亚马逊提供的配送服务”费用远高于其他物流提供的同类配送服务,而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家则会被打压,影响在搜索排名中的位置。

 

最后,亚马逊向平台家收取的费用越来越高。在亚马逊商品搜索顶部结果并非最佳匹配项,而是支付了最高费用的匹配结果,亚马逊对卖家利润的侵蚀,最终转化为消费者支付的高昂价格。

 

亚马逊搜索结果中排名第一的商品平均比最佳匹配商品贵29%,点击屏幕上方的任意前四个链接,支付的价格平均比最佳匹配商品贵25%——而最佳匹配商品在亚马逊搜索结果中的平均排位要低17位。

 

把所有杂费加起来计算,卖家在亚马逊每赚1美元就要被抽走45到51美分。因此卖家必须提高价格,才能获取利润,最终买家要为高价买单。

 

亚马逊通过更多方式榨取价值:平台在反欺诈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用户评分高的商品往往质量低劣,却因(付费的)虚假好评而获得推荐;提供优质商品的卖家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排名垫底,要么被迫参与刷单作弊。卖家作弊就不得不提高商品售价,来支付造假的服务费用。若被亚马逊发现作弊,他们将被封号,要么倒闭收场,要么就得改头换面以新号另起炉灶。

 

但对亚马逊而言,这一切都无关紧要。这正是其系统运作的方式,是其发展的飞轮。无论用户满意还是愤怒,亚马逊都能从中获利。亚马逊先锁定用户群体,然后步步紧逼,指望少数优质但走投无路的卖家维持体系运转,接着又剥夺优质卖家的价值空间。这是平台恶化的终极形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7993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Flipkart

Aliexpress

京东

选品

起诉

香港

网站

购物APP

附加费

用户体验

一日跨境

特朗普

马来西亚

贸易战

更新

热卖品

欧洲电商

游戏

诈骗

DIY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