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超级巨头回归亚马逊,一批中国卖家危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李赵恒

2025-05-26 10:59

引言 近日,耐克时隔六年重返亚马逊的消息引爆了跨境圈。

耐克与亚马逊的前世今生


2017年,耐克与亚马逊的“联姻”曾被视为传统零售巨头向电商渠道妥协的标志性事件。

 

彼时,耐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3万家批发合作伙伴,但面对电商浪潮的冲击,这家运动品牌不得不放下高傲姿态,选择与亚马逊合作试点,试图在线上市场分一杯羹。

 

根据合作协议,耐克以批发商身份直接向亚马逊供货,而亚马逊则承诺打击平台上未经授权的第三方卖家及假货。然而,这段看似双赢的合作仅维持了两年便宣告破裂。

 

图1.png

 

耐克的退出并非偶然。一方面,亚马逊平台上的假货问题始终如影随形。尽管耐克加入亚马逊的品牌注册计划,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清理灰色市场,但第三方卖家只需更换店铺名称便能“卷土重来”。消费者在亚马逊搜索耐克商品时,仍需要从数千条真假混杂的列表中艰难筛选,购物体验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耐克发现,亚马逊的流量分配机制更倾向于低价商品和用户评价多的产品,而非品牌溢价。耐克官方产品的页面因评价较少,往往被淹没在海量竞品中,难以触达目标消费者。

 

更令耐克不满的是,亚马逊在合作期间并未兑现清理第三方卖家的承诺,甚至默许其低价倾销,导致品牌价值被稀释。

 

这场“分手”的背后,是耐克对零售战略的深刻反思。2019年前后,耐克开始大力推行“直面消费者”(DTC)战略,计划将数字渠道销售额占比从15%提升至30%,并砍掉大量“平庸”的批发商,专注于自有电商平台和精选零售伙伴。

 

退出亚马逊,既是品牌对渠道控制权的争夺,也是对高端形象的一次捍卫。

 

为何选择“回头”?

 

六年后的今天,耐克以“Vendor Central(VC)供应商”的身份重返亚马逊,这一转变看似矛盾,实则折射出全球零售生态的深层变革。

 

首先,流量霸权不可忽视。尽管耐克的自营渠道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但亚马逊仍占据美国线上零售市场40%的份额。当消费者习惯在亚马逊搜索“耐克跑鞋”时,若品牌缺席,流量可能被阿迪达斯等竞品截获。耐克CEO埃利奥特·希尔坦言:“我们必须出现在消费者选择的任何地方”。

 

这种“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在关税压力下显得尤为紧迫——耐克约30%的鞋类产品由中国和越南生产,高关税挤压利润空间,迫使品牌寻求更广泛的销售网络以摊薄成本。

 

其次,合作模式的升级让耐克重拾控制权。2017年的批发模式不同,此次耐克以VC模式直接供货,亚马逊买断库存并掌握定价权。这种模式下,耐克虽然让渡了部分渠道控制权,但换取了“Sold by Amazon”黄金标签的独家曝光,并通过算法动态调价维护品牌溢价。

 

与此同时,亚马逊承诺清理第三方卖家,为耐克官方商品“让路”——自2025年7月19日起,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耐克商品将被强制下架。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既保住了品牌调性,又借助亚马逊的流量池扩大市场份额。

 

更深层的驱动力在于零售生态的竞合博弈。近年来,亚马逊加速向高端化转型,先后与阿迪达斯、萨克斯第五大道等品牌合作,试图打造“奢侈品专区”。耐克的回归,既是对这一趋势的顺应,也是对其市场份额的防守。

 

中国卖家的冰与火之歌

 

耐克的回归,对依赖亚马逊平台的中国卖家而言,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既有凛冬寒意,也暗藏破局生机。

 

冲击首先来自生存空间的挤压。大量以销售耐克产品为主的第三方卖家面临清退风险。根据亚马逊内部政策,2025年7月后,未经品牌授权的耐克商品将被强制下架。

 

这对以“铺货模式”为主的中小卖家无疑是致命打击——他们既无授权资质,又缺乏品牌溢价能力,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品类。即便是拥有授权的经销商,也可能因亚马逊对官方渠道的流量倾斜而陷入价格战困局。

 

此外,耐克入驻后,亚马逊势必会将首页推荐位、广告资源向品牌官方倾斜。中小卖家即便存活下来,也可能因曝光率下降而被迫提高广告投入,推高运营成本。更严峻的是,耐克的回归可能引发“羊群效应”,促使阿迪达斯、彪马等品牌跟进,进一步挤压中小卖家的生存空间。

 

然而,危机之中亦有机遇浮现。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或成突破口。耐克的生产基地集中于中国和越南,其重返亚马逊后,对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要求将更加苛刻。中国本土制造商若能通过技术创新或柔性生产满足需求,有望成为耐克VC模式下的二级供应商。

 

此外,耐克官方渠道可能仅覆盖大众款产品,而小众细分市场(如特定运动装备、限量联名款)的空白,仍为中国卖家留下迂回空间。

 

另一方面,耐克回归后,亚马逊势必加强假货打击和知识产权保护。AI图像识别、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将让侵权商品无所遁形。中国卖家需加速供应链合规化改造,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方能在新一轮洗牌中站稳脚跟。

 

耐克与亚马逊的“复合”,本质是一场流量与品牌、控制权与生存权的博弈。对于中国卖家而言,这场博弈既是挑战,也是蜕变的契机。

 

短期来看,阵痛不可避免。但长期而言,唯有跳出“搬运工”角色,向品牌化、合规化、差异化进阶,才能在跨境电商的下一幕中赢得话语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15.83w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巴西

非洲

新加坡

销售税

创业

亚马逊卖家

美国海关

儿童产品

爆款

维权

净利润

股价

Tophatter

波兰

韩国电商

女装

仓储

供应商

红人营销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