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暴乱硝烟下的需求井喷。
当洛杉矶街头硝烟弥漫、催泪瓦斯与燃烧瓶交织成2025年夏季最刺眼的画卷时,一群亚裔面孔正沉默地穿梭在狼藉的街道边缘。
他们弯腰拾捡散落的空瓶,手推车上堆积如山的铝罐在火光映照下泛出冷光——这一幕被路透社镜头捕捉,在社交媒体掀起轩然大波。
看到这一场景,不禁有人感叹道:“中国人的搞钱基因真是刻在骨子里。”
这种近乎本能的商业嗅觉,同样渗透在跨境电商业态的毛细血管中。
暴乱硝烟下的需求井喷
暴乱席卷洛杉矶的第四天,主营工业级垃圾袋的深圳卖家陈哲发现店铺流量突然暴涨:50箱加厚防穿刺垃圾袋被匿名买家扫空,另一笔订单锁定200套防护面罩,全是洛杉矶地址。
他调出后台数据,发现关键词“debris removal bags(残骸清理袋)”“riot cleanup tools(暴乱清洁工具)”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直线上升。
这与加州消防局发布的灾后应急指南不谋而合——大容量垃圾袋被列为灾后重建核心物资,用于处理破碎玻璃、燃烧残渣甚至催泪弹残留物。
除此之外,还有多款亚马逊产品的销量和排名飞速攀升。
其中,一款头戴式强光手电一夜登顶户外装备类BSR榜,这款可切换爆闪模式的国产型号单周售出8000件。暴乱中频繁断电的街区居民用它对抗黑暗,抗议者则将其视为夜间行动的“护身符”——既能照明又能致眩追捕者。
另一方面,便携式充气泵和露营气垫的关联搜索量飙升。因暴乱导致房租暴涨,许多移民被迫栖身公园帐篷,电动充气泵成为搭建临时居所的关键工具。
浙江一家原本主营园艺工具的中型卖家,连夜将海外仓库存的重型防割手套全部重新包装,捆绑简易防护面罩和护目镜,打上“社区安全清洁套装”的标签火速上架,价格比单买高出40%,却在24小时内售罄。
看到这次由暴乱引发的消费需求,不少跨境卖家竟然觉得有些熟悉。当然,这并不是他们的幻觉。
灾难经济的轮回
其实,此刻的暴乱消费潮并非孤例——半年前洛杉矶山火肆虐时,同一种商业逻辑便已显现:
当烈焰吞噬山林,Hefty旗下一款防穿刺垃圾袋突然冲上亚马逊热销榜首。这款定价15.99美元的产品单月狂销8万件,4.8星评分下挤满灾民留言:“装满灰烬后拖行百米不破裂”“装下全家逃亡的衣物比行李箱更轻便”。
除了垃圾袋外,同期爆发的产品还有:
LHKNL头戴手电筒:售价从21美元涨至25美元仍售罄2.1万件,其运动感应开关设计让沾满烟灰的手无需触碰即可点亮。
AGPTEK充气泵:灾民涌入公园露营避难,这款便携泵通过20.56美元价格走量,日销千台。
N95口罩:特别是儿童型号订单量环比暴涨,反映出父母在环境剧变中对孩子呼吸安全的极致焦虑。
这些产品——垃圾袋、手电、充气泵、口罩——看似品类各异,实则共同构筑了一个清晰的 “灾后生存消费三角”:清洁(处理环境)、安防(保护自身)、栖居(维持基本生活)。
不过,这种由灾难强力催生、又随危机解除而骤然消散的需求模式,如同昙花一现的幻梦,留给市场的除了短暂的繁荣假象,更布满了危险的陷阱。
切忌盲目跟风
虽然在紧急关头不少产品都出现了夸张的涨幅,但灾难经济的甜蜜期往往伴随剧毒。
首先是物流问题。
目前暴乱核心区的101号公路已经历多次封锁,集装箱卡车延误超48小时。更致命的是潜在罢工——洛杉矶港口25%码头工人为移民,若抗议升级导致停工,Prime Day备货链将彻底崩断。已有卖家因货物滞留港口,被迫将“暴乱热销品”转为海外仓长期仓储的滞销库存。
另一个问题是由危机引发的需求转瞬即逝,缺乏可持续性。
2024年加州大火期间,跟风售卖消防面具的某厦门卖家踩中典型陷阱:看到需求暴涨后紧急空运5万件口罩,到货时火势已控。最终亏本清仓价血亏200万, “灾难消费像闪电,你以为抓住光时手里只剩焦痕。”
更致命的是平台库容政策的突然收紧,当卖家紧急生产的“灾备物资”满怀希望地运抵时,却可能因库容限制被无情拒收,只能滞留港口承受每日叠加的滞港费用,眼睁睁看着商机在等待中化为乌有。
当洛杉矶街头最后一丝硝烟散去,那些靠灾难牟利的跟风者早已尸骨无存。
而真正的猎人早已调转枪口——他们从废墟数据中提炼出长期需求:移民社区对廉价防护服的渴望、单身公寓对折叠防暴门的兴趣、甚至抗议文化衍生的荧光喷雾(示威标记工具)……这些细微需求正悄然汇成下一波暗流。
中国人的搞钱智慧,其精髓从不在于在灾难的灰烬中盲目淘金,而在于以鹰隼般的锐利,洞察混乱中孕育的新秩序雏形,并将战火的余温,锻造成照亮下一个商业周期的火把。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7-02 14:22
2025-07-01 21:02
2025-07-02 17:53
2025-07-03 19:42
2025-07-04 11:19
2025-07-03 11:27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