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没有继承家业,而是自立门户,十年成为行业龙头
2015年成立,2023年A股上市,再到如今奔赴港股,浙江“厂三代”没有继承家中生意,而是选择自立门户,用十年完成了从家族跨界创业到全球细分市场龙头的蜕变,将涛涛车业打造成一个年营收近3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
2025年11月2日,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涛涛车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这距离其在创业板上市,仅过去两年多。
从创业板到港股的二次跨越
自2023年3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后,涛涛车业并未放慢资本运作的脚步。2025年9月19日,其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意味着正式启动H股发行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筹备工作。
不到两个月(10月31日),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公司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赴港上市可以“建立对接全球资本市场的通道,吸引国际知名的长线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加入,构建‘A+H’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这一举动也引发了所属行业的广泛讨论,毕竟其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A股市值从64亿元飙升至230亿元(截至本发稿日),作为小众赛道的“隐形冠军”,涛涛车业正试图成为细分赛道首家实现“A+H”双资本平台布局的企业。
“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来说,港股市场是另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融资平台,尤其是有深化全球化战略、深入全球市场布局需求的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而在出海行业,二次上市的企业不在少数,如吉宏股份、石头科技等。
在港股市场2025年募资额登顶全球、内地制造业龙头扎堆赴港二次上市的浪潮中,涛涛车业二度上市的底气,建立在其稳健增长的业绩基本面上。
2024年,涛涛车业实现营收29.77亿元,同比增长38.82%;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76%。
进入2025年,这一增长态势更为强劲。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3.19%至17.13亿元,净利润更是实现88.04%的增长,达到3.42亿元。到今年第三季度,增速仍在提速。
今年前三季度,涛涛车业同比增长24.89%至27.73亿元;净利润更是实现翻倍,同比增长101.27%,达到6.07亿元。要知道,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多数出海大卖基本维持“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甚至部分还由盈转亏,正苦苦优化业务结构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尤其是6月-9月,不少大卖上半年营收和利润都双双增长,表现出乐观趋势,然而在第三季度中业绩“翻车”,单季亏损直接拖累今年前9个月的利润表现。
但是涛涛车业反而在这股风中逆势增长,仅仅第三季度,其营收就达到10.60亿元,同比增幅27.73%;净利润同比暴涨121.44%,超过2.64亿元;扣非净利润亦大涨126.44%,达到2.63亿元,业绩表现着实瞩目。
毛利远超同行
涛涛车业盈利能力强得令人无法忽视。
今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涛涛车业的毛利率分别为37.2%、41.64%、46.05%,同比变动为-0.24%、+6.65%、+9.06%;整体为42.31%,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6.32%。
这些数字都远高于同行。
“涛涛车业的盈利韧性是其二度上市的核心支撑”,一位证券行业分析师指出,“低速电动车赛道看似技术门槛不高,但涛涛车业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核心部件自制率超90%)和全球化产能布局,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成本优势。这种优势转化为持续稳定的高毛利,在港股市场对盈利确定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下,具备很强的吸引力。”
不得不说,比起其他的出海企业,涛涛车业显得更具备前瞻性,其全球化的布局增强了公司在应对愈加复杂的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不仅仅是做到了成本上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而这些又反哺到其毛利率的提升中,最终利好其利润表现。
据了解,早在2021年,涛涛车业就在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设立首家海外工厂,实现“北美制造+北美销售”,规避美国对华关税壁垒,同时缩短交付周期。
2023年,其再次升级产能,越南基地开始投产,形成“中国+东南亚+北美”三地产能体系,核心部件自制率超90%,车架、电机、电池等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约15%。
今年上半年,涛涛车业的海外产能建设持续提速。
比如北美本土化加速落地,美国工厂正全力推进电动高尔夫球车组装生产,产线日均产能实现稳步增长;东南亚的越南基地已构建完备的生产体系,覆盖从车架、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和工艺环节到整车的全链条自主生产能力,具备电动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等产品生产能力,泰国生产基地建设也正有序推进。
此外,涛涛车业毛利率的显著提升,还得益于有效的成本与价格管理。
面对海外生产成本及关税的增加,其对部分车型进行了提价,有效覆盖了新增成本。同时,随着销售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使得费用率得到良好控制,进一步助推了净利率的增长。
但最重要的,还是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尤其是明星产品驱动,涛涛车业旗下的电动高尔夫球车是推动毛利率增长的关键引擎。
该产品不仅需求旺盛,其营收在2024年曾暴增935%,今年上半年,智能电动低速车(包含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等)贡献了涛涛车业营收的主要增量,收入11.52亿元,同比增长30.65%,占总营收的67.23%。
与此同时,涛涛车业还通过推出第二品牌TEKO、与高端经销商合作等方式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的提升,直接拉高了整体毛利率。
与行业内的竞争对手相比,涛涛车业在盈利能力上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即便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看,其优势依旧稳定。而这种领先优势主要归结于涛涛车业自制核心零部件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其主打的智能电动低速车(如电动高尔夫球车)产品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溢价能力。
美国市场举足轻重
海外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更凸显了二度上市的战略必要性。
2025年上半年,涛涛车业海外收入占比高达96.5%。
“96.5%的海外收入占比,涛涛车业已经是一家实打实的‘扎根中国、服务全球’的跨国企业”,一位证券公司海外资本部专业人士提到,“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单一A股上市的融资渠道已难以满足其全球化发展需求。港股作为连接国际资本的核心通道,能为其提供美元、欧元等外汇资本,这对于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支持海外产能建设至关重要。”
从各个细分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美国市场营收的增长幅度达到29.09%,增幅排名第一;毛利率为43.78%,同比增长5.47%,增幅同样排名第一,在其多个市场毛利率下滑的情况下,美国市场依旧为涛涛车业带来极强的增长。
海外营收中,仅美国市场就贡献了78.11%的营收(13.38亿元),成为公司最核心的收入来源。
“北美市场的深度渗透是涛涛车业最独特的护城河”,长期跟踪新能源出海的行业研究员表示,“不同于多数中国企业依赖经销商的出海模式,涛涛车业直接进入沃尔玛、Target等超大型商超的门店,且布局各类线上渠道,构建了‘线下商超+线上电商+专业经销商’的全渠道网络。这种渠道优势带来的不仅是营收增长,更是对当地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这在港股投资者眼中是重要的估值加分项。”
到今年上半年,涛涛车业的全渠道销售体系成果更为显著。
比如高端经销商网络已拓展超630多家,其中:电动高尔夫球车经销商230多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300多家;全地形车及越野摩托车经销商100多家。尤其在电动高尔夫球车领域,签约多家曾代理国际头部品牌的优质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平均运营经验超50年,在北美及全球市场拥有深厚的行业积淀。
此外,专业商超TSC入驻门店数量增至1900多家;亚马逊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以VC模式为主,多款产品稳居平台类目BS榜前列;自有品牌网站深化精细运营,持续扩大市场销售份额,自然流量日渐稳定。
不过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的确助推了涛涛车业在海外的快速增长,然而潜在的风险也同样不能忽视。
近年来,美国全球贸易政策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就我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而言,美国陆续发布了数项关税加征措施。除关税加征外,目前公司销至美国地区的电动高尔夫球车产品正面临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及执行阶段,这些都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到涛涛车业的业绩。
同时,为“本地化”而构建的海外产能基地,存在着法律法规、经济形势、社会文化、产业政策、贸易规则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当地的各种劳资关系、供应链、社会平稳等问题若发生,均可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业绩。
过往数据显示,美国市场的营收比例持续攀升。2022年至2024年,涛涛车业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收入分别为10.82亿元、15.29亿元、22.92亿元,占比分别为61.30%、71.32%、77%。
“未来涛涛车业必定会持续深化全球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但几年内美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不会收缩,单一市场集中度过高的风险会持续存在。”
第二增长曲线的高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涛涛车业选择此时启动港股IPO,并非简单的融资需求,而是基于资本运作、品牌升级与战略布局的多重考量,是其从“产品出海”向“全球品牌”跃迁的关键一步。
尽管涛涛车业当前盈利状况良好,但海外产能建设、技术研发投入与新业务拓展都需要持续的、大量的资本支持。
汽车行业供应链专家指出,“公司在美国的三座工厂需要持续投入,越南工厂已实现全链条生产,泰国基地计划2026年2月投产,这些产能扩张都需要巨额资金。港股市场汇聚了大量国际机构资金,融资规模与灵活性都远超单一A股市场,能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
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同样需要资本赋能。
2021年-2024年,涛涛车业累计研发投入3.94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5417.4万元,占营收3.16%。而随着公司向机器人(已和宇树科技合作)、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拓展,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新兴业务属于高投入、长周期赛道,需要持续的资本输血。”
一位品牌战略咨询从业者提到,“港股上市对品牌的背书作用不可忽视,欧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认可度更高,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这对其拓展高端客户、进入封闭场景(如公共机构、高端社区)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虽然涛涛车业的GOTRAX品牌常居亚马逊BS榜,但品牌定位还不够“高级”,不利于品牌溢价。
从战略布局的角度看,港股上市能分散风险与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美国市场占比太大,单一市场结构是悬在涛涛车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反复,涛涛车业虽通过海外产能布局规避了部分风险,但长期来看,必须拓展更多海外市场。港股上市能为其拓展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提供资本支持和品牌背书,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另外,港股上市也为涛涛车业的新业务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机器人业务是涛涛车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但要实现商业化落地,需要渠道、资本与技术的协同。港股上市后,可以通过增发、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加大对机器人领域的投入,甚至整合海外技术团队与渠道资源。”
然而,尽管前景广阔,涛涛车业的二度上市却仍面临估值体系差异、市场竞争加剧、合规管理升级等多重挑战。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11-03 08:36
2025-11-03 10:27
2025-11-04 11:39
2025-11-05 10:21
2025-11-04 10:16
2025-11-04 11:55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