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Ozsale与NZSale的退场,不是跨境电商行业的终点,而是行业重构的起点。
近日,NZSale在新西兰正式停摆,2026年1月27日Ozsale全站点关闭的倒计时也已启动,这个曾横跨五国、运营12个网站的跨境折扣电商巨头,终究没能熬过全球电商格局的剧烈洗牌。
从2007年惊艳亮相,到如今黯淡退场,Ozsale与NZSale的倒下不仅是一个平台生命周期的终结,更是跨境电商行业低价竞争与模式迭代双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NZSale先行谢幕,Ozsale全面终场
11月23日,Ozsale旗下新西兰子公司NZSale停止向客户开放,今年圣诞节不再接受任何购物请求。
这个运营16年的折扣电商平台官网已经正式停止运营,此前的限时促销活动虽仍在履约发货,但不退不换的政策已提前生效。
自2025年11月15日起,NZSale 对所有新退货请求启用“无理由变更”政策:消费者若因尺码、颜色或个人偏好改变想要退货换货,将不再被接受,仅收到缺陷或损坏商品时可获得有限协助。
作为 Accent Group 运营的核心电商品牌,Ozsale的关停计划早有伏笔。其官网与客户邮件中的正式声明显示,自2026年1月27日起,包括澳大利亚Ozsale、BuyInvite,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地区Singsale在内的所有站点将全面关闭,业务彻底终止。

事实上,NZSale与Ozsale 的运营困境早已显现。近年来,平台频繁因“配送时间过长”遭到消费者抱怨,部分订单的配送周期甚至超过预期的两倍。
第一零售集团零售顾问克里斯・威尔金森直言:“一切事物都有寿命,NZSale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他看来,平台的核心吸引力已逐渐消失,如今消费者有太多其他竞争渠道可以选择,这种差异化优势难以为继。
从运营数据来看,平台的关停也并非突发决策。2025年5月,Accent Group收购Mysale的知识产权及相关资产,试图将其整合进自身直营店的零售战略中,但此次收购并未带来预期的协同效应。
Accent Group的全年业绩报告显示,交易环境的严峻挑战与战略性投资的短期冲击,让这一整合计划未能挽救Ozsale的颓势。最终,在Accent Group与持股近20%的英国Frasers Group的共同战略调整下,Ozsale的关停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
从巅峰扩张到黯然收缩
回溯Ozsale的发展历程,其曾是跨境电商领域的“扩张典范”。
2007年,英国企业家Jamie Jackson创立该平台,最初以“私人线上俱乐部”模式切入市场,主打高端品牌的大幅折扣商品,凭借稀缺性和高性价比迅速吸引核心用户。在电商行业尚未完全成熟的年代,这种精准定位让Ozsale快速崛起,成为澳新消费者心中的首选平台。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Ozsale开启了国际扩张之路。巅峰时期,其业务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五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着Ozsale、BuyInvite、NZSale、Singsale等12个区域网站,构建起一个横跨东南亚与澳新市场的跨境电商网络。
支撑这一扩张的核心逻辑,是当时相对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在Temu、Shein等全球低价平台尚未崛起,AliExpress规模有限的年代,Ozsale凭借与品牌方的合作优势,掌控了大量尾货与折扣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供应链壁垒。
然而,市场环境的剧变从根本上动摇了Ozsale的生存基础。一方面,消费者购物习惯发生深刻转变,从追求品牌折扣逐渐转向极致低价和多元选择,对配送速度、商品品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另一方面,Amazon、Temu、Shein等全球电商平台强势入局,凭借全球化供应链、大数据算法与补贴策略,彻底打破了区域电商的竞争格局。
更关键的是,Ozsale的扩张模式未能及时适配市场变化。在国际业务拓展过程中,平台面临着供应链整合难度加大、区域市场需求差异明显、运营成本高企等问题,而后续的市场整合又缺乏有效的战略调整。
“Temu 效应”下的市场重构
Ozsale与NZSale的倒下,表面看是企业战略调整的结果,本质上是全球电商低价竞争与消费需求变迁共同作用的必然。
第一零售集团零售顾问克里斯・威尔金森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们未能持久,核心原因是市场竞争格局的彻底改变。”
NZSale刚起步时,市场上尚无Temu这样的低价平台,AliExpress规模有限,Shein也未形成如今的影响力。彼时,Ozsale凭借品牌折扣资源的稀缺性脱颖而出,但随着全球跨境电商的发展,这种优势被彻底瓦解。
如今,Temu、AliExpress 已成为根深蒂固的新零售渠道,“它们在市场上非常非常强势”,威尔金森强调。
“Temu效应”的影响早已体现在数据层面。Infometrics首席预测师Gareth Kiernan引用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国低价进口商品占家庭总开支的比例从2011年的0.5%增长到2022年的2%,2023年以来进一步提升至2.8%。
Kiernan分析:“我们在海外购物上的支出并没有显著增加,但用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却多了不少。” 这种低价+高性价比的消费体验,直接冲击了以折扣为核心卖点的Ozsale等平台。
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年轻购物者虽然依然热衷于品牌,但不再局限于传统渠道,二手商店、社交电商、全球低价平台成为新的选择。对于Ozsale而言,其模式既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极致低价的追求,也难以匹配年轻群体对多元、个性化选择的需求,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此外,Ozsale自身的供应链与运营短板,在激烈竞争中被无限放大。近年来,平台频繁因“配送时间过长”遭到投诉,而Temu等全球平台通过优化物流体系,实现了快速配送与低价的平衡,进一步拉大了差距。
Ozsale的失败,并非偶然。它既未能及时应对Temu等平台带来的低价冲击,也未能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迭代商业模式与产品矩阵;更在企业整合过程中,因战略不清、协同不足而错失转型机遇。
Ozsale与NZSale的退场,不是跨境电商行业的终点,而是行业重构的起点。它警示所有参与者:在全球化的竞争赛道上,没有永恒的优势,只有持续的适应与创新。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11-24 13:34
2025-11-20 11:41
2025-11-21 16:44
2025-11-21 13:41
2025-11-21 10:37
2025-11-21 13:51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